白粉病是在許多重要農作物上發(fā)生普遍、危害嚴重,較難防治的一種世界性病害,一旦發(fā)生很快暴發(fā)流行的特點,尤其是大棚溫室種植環(huán)境下,給農業(yè)生產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當前,國內在白粉病上登記的單劑有粉銹寧、醚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環(huán)唑、腈菌唑等26個品種,復配品種有109個。這些藥劑的不斷推出至少說明了兩點:
(1)白粉病防治史是一個藥劑的不斷更新?lián)Q代的歷史,抗性發(fā)展快使許多的殺菌劑喪失應用價值。
(2)說明這許多藥劑都有各自局限性,沒有哪一個是為廣大經銷商和農民朋友所普遍接受和在各種作物上都能有效地使用。
國內白粉病防治藥劑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階段:以硫磺、石硫合劑、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等無機硫和其它廣譜殺菌劑為代表,對白粉病用量大,防效基本在60%左右;該類藥劑對白粉病幾乎無效果,主要用于發(fā)病前保護,同時硫制劑對許多蔬菜瓜果敏感不能使用。
第二階段:以三唑酮(粉銹寧)、腈菌唑、烯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氟硅唑等為代表的三唑系列殺菌劑,比代殺菌劑對白粉病的活性有較大提高。但該類化合物對病菌作用位點單一。病菌對該類藥劑有交互抗性。同時該類化合物對植物有刺激性,用量稍大就會抑制植物生長,降低產量。該類藥劑防效基本在70-80%,效果一般。
第三階段:以進口醚菌酯為代表的新化合物種類,作用機理獨特,作用位點較多,對白粉病專治性較高、效果可達到90%以上;不過由于國內近幾年來長期連續(xù)使用,已產生明顯抗藥性,效果有所下降,同時進口藥劑成本太高。對中國農民來說難以接受。
由于以上種種因素限制,如何有效防治白粉病成了農民很頭疼的問題,極大影響了農業(yè)的增產增收。我公司一直堅信:一個能得到農民朋友認可的好產品應該是高效、、經濟三點兼?zhèn)涞,為了解決農民朋友的實際問題,我公司經過全面深入的市場調查,進行了大量有針對性的篩選和試驗研究,終于成功推出了專治白粉病的全新化合物乙嘧酚,經過全國各地的種植大戶示范使用,所到之處反響特別熱烈。它是當前秀的白粉病防治專用藥劑,效果達到進口產品“翠貝”的水平,這是來自田間地頭種植前線的農民朋友的評價和心聲。
乙嘧酚開發(fā)的市場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高效全新化合物、全新作用機理、保護內吸鏟除、專治白粉病,推薦劑量下防效達到90%以上。
(2)對作物高度,能促進作物生長,不存在其他產品引起的抑制生長發(fā)育、葉片果實畸形、結實率下降、藥害等各種問題。本品對嬌嫩的草莓依然。
(3)經濟投入產出比高,進口產品質量,低于進口的價格。不僅是保產,還能增收。